中國的免簽“朋友圈”正持續擴大。進入2024年,中國單方面免簽國家范圍在去年開放的法國、德國、意大利、荷蘭、西班牙、馬來西亞等國基礎上,又拓展到瑞士、愛爾蘭、新西蘭、澳大利亞、波蘭……
同時,我國72/144小時過境免簽政策適用國家范圍也逐步增至54國。
一系列入境旅游便利化政策為持續升溫的中國入境游市場再添一把火。中國國家移民管理局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中國免簽入境外國人198.8萬人次、同比上升266.1%。
與此同時,在海外社交媒體上,“China Travel”的標簽已成為不少網絡博主的“流量密碼”,他們短則十幾秒、長則一小時起步的vlog,真實記錄了外國游客來華旅游的方方面面、點點滴滴。外國游客們穿梭于古老鄉村與現代都市之間,從深度定制化旅游到中醫體驗式旅游,從旅拍漫游到個性化夜游,越來越多的外國游客不再滿足于飽覽風景,而是熱衷于探索多樣化新玩法。這些新玩法不僅向海外展現了真實可感、立體多元的中國,也為中國入境游市場注入新的活力。
“體驗式旅游”讓外國游客更好了解中國
近日,來自美國北達科他州俾斯麥的Megan Vatsndal跟隨旅行團首次踏足中國。
在南京崔氏茶館,Vatsndal品嘗到南京最著名的雨花茶,一邊喝茶一邊聽茶館工作人員講述雨花茶的故事。她還被特意告知每年的4月,南京會舉辦雨花茶節。“我真想再來一次南京,聞一聞街頭新茶的芳香。”Vatsndal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
在茶館里學習手工制作扇子以及繪畫書法,則是她從未想過的新奇體驗。“在美國,我們可能會參加一些藝術課程或者書法班,但是能夠在一個古老的茶館里學習這樣的技藝,卻是從未有過的,就像是一場文化之旅。”她說。
當得知有機會戴著中國傳統頭飾游覽南京時,Vatsndal興奮地表示:“專業的化妝師為我打造了古典妝容,戴上華麗的頭飾,穿上當地傳統服裝,漫步在古老的街道上,仿佛自己也成為歷史的一部分。這不僅僅是一次觀光,更是一次穿越時空的沉浸之旅。我相信,這種體驗式旅游將成為未來旅游的重要趨勢,因為它讓人們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一個國家的文化。”
在北京天壇公園、上海豫園等地,經常可以看到外國游客身著中式服裝留下美麗的瞬間。日本游客奧衣麻衣在上海豫園旅游時,身著漢服對記者說:“看到別人穿漢服拍照非常美麗,我也想嘗試一下。而且,這位中國攝影師還會一點日語,溝通起來非常方便。”
除了旅拍,外國游客還熱衷于學習武術、書法,探索非遺技藝如瑤族打油茶技藝、包小籠包、燒瓷等,深入感受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
日前,來自奧地利、德國等地的游客,便率先體驗了春秋旅游新發布的入境游線路,他們前往云南、甘肅等地,體驗手工扎染等一系列非遺文化。
來自奧地利的Fuchs告訴記者,他對莫高窟的瑰麗壁畫、甘肅省博物館的珍貴文物所展現的厚重人文歷史贊嘆不已。當他踏入平山湖大峽谷,開始徒步旅行的那一刻,又仿佛打開了另一扇通往中國歷史深處的窗戶。這里的自然風光與人文景觀相互交融,為他提供了“閱讀”中國歷史的更多視角。
資深導游楊彥正在用流利的英語向外國游客介紹上海豫園 記者 宋杰 攝
去菜場、看中醫、免費游……上海正打造中國入境游“第一站”
作為中國對外開放的重要窗口,上海頗受國外游客的青睞,并將其作為來華“第一站”。據上海市文旅局提供的數據,今年一季度,上海接待入境游客127萬人次,其中3月份接待人次高達57萬,已恢復至2019年同期的64%。攜程數據顯示,今年端午小長假期間,上海入選端午入境游十大熱門目的地之一。
作為海外游客進入中國的重要門戶,上海也正從產品品質化、支付便利化、服務國際化三方面著手,全力打造中國入境旅游“第一站”。
上海市文旅局有關負責人向記者介紹,自去年12月11日上海全面啟動“Visit Shanghai”入境旅游形象推廣行動以來,各方通力合作,將上海定位為游客訪華的首選入口,展示城市的景點并提升其品牌形象,上海市文旅局也由此啟動了一系列境外宣推活動。
為了滿足國際游客的個性化、深度化旅游體驗,近日,上海市文化旅游局攜手國內知名目的地和入境旅行社,推出了10條“看上海?游中國”精品線路產品,挖掘本地獨特的旅游場景。比如,外國游客可以與專業廚師一起,前往上海網紅菜市場選材,了解當地居民的菜籃子。游客可從洗菜、切配,和面、搟面著手,學做兩道中式點心或菜肴。廚師與工作人員將會手把手耐心教外國游客如何制作小籠包、餃子、春卷、宮保雞丁、咕?K肉、麻婆豆腐……
另一條入境游“上海+甘肅”12天游中,由敦煌、嘉峪關、張掖等點位串起的文化尋蹤之旅,將為時間充裕的國際游客,緩緩“展開”綿延不絕的歷史長卷。
永捷國旅“最憶魔都煙火氣”旅游線路也是其中之一。上海永捷國際旅行社有限公司總經理施嘉崎對記者說:“由于免簽政策的發布加上歐洲客人假期本身就比較多,其中不少人會在一年內數次造訪中國,所以在游歷傳統景點后,他們會有深度旅游的需求。從反饋來看,他們希望看到中國老百姓平時的生活,所以我們設計了帶外國游客去制作、品嘗小籠包、生煎、蔥油餅的美食‘煙火氣’旅行線路。”
上海普陀區文旅局相關負責人接受記者采訪時透露,該區于今年5月推出了“做一天上海人”特色旅游線路。在這一旅游線路中,外國游客可探訪新中國第一個工人新村――曹楊一村,了解曹楊一村的發展歷程和變遷,以及上海工人階級的奮斗歷程。他們甚至有機會走進當地居民的家中,體驗上海人的日常生活,學習制作地道的上海菜肴,并有機會跟隨當地居民學習太極拳等中國傳統文化。
施嘉崎還提到今年4月接待的郵輪旅行團,因郵輪老年游客居多,故設計了參觀菜場的環節。“他們下了郵輪直接去了菜場。在國外,這些老年游客都是購買半成品,而在這里可以現場加工。清除內臟,去鱗,切絲,只需一眨眼的工夫,攤主就可以把最新鮮的食物放到顧客眼前。我們還會帶游客去看盒馬上海的門店,也是現殺現做現吃(海鮮),外國人都覺得很有趣。”
資深導游楊彥告訴記者:“外國人對中醫也很感興趣,今年我接待了9位俄羅斯游客還有一對多美尼加夫婦,他們指定想要體驗中醫。”
來自美國南加州的在讀研究生Kathleen Leslie今年已是第二次來中國旅游。她對記者表示:“年輕旅行者追求的是一種與眾不同的體驗,他們喜歡通過與當地人深入交流,沉浸在一個城市的日常生活之中。此外,翻譯應用程序的幫助使得跨文化交流和學習變得更加容易。我相信體驗式旅行將成為未來旅游市場的重要發展方向。”
值得一提的是,上海最新推出“入境免費半日游”項目,實現了不少外國游客“說走就走”的旅程。入境游客落地浦東機場后,每天9時、16時、18時三個出發時間,通過半天時間免費游覽上海豫園、外灘、黃浦江等景點之后,再乘車返回浦東機場。
來自新西蘭的游客Ross和Jeremy就體驗了一把免費上海半日游。5月15日,Ross和Jeremy在莫斯科至奧克蘭的旅途中,選擇在上海浦東國際機場中轉。當日8:45,他們抵達浦東機場T1航站樓,準備搭乘晚上11:30的航班離開前,他們在攜程外幣兌換柜臺得知了這項活動。
“當時我倆的確在想這無聊的幾個小時可以去哪里逛逛,然后就遇到了熱心的向導,她說免路費、免門票、免費上網,而且還有英語導游全程陪同。我們都是第一次來中國,你問我為什么可以那么信賴一個陌生人,為什么不呢?我認為中國很安全。”Jeremy笑著對記者說道。
攜程集團海外品牌員工朱笛飛飛向記者介紹,自今年4月15日推出以來,這一免費半日游活動已吸引大量國際旅客的參與。已有超過80%參加活動的國際旅客享受落地免簽政策。
各地爭相“圈粉”外國游客,去中國旅游成“公司福利”
除了上海,各地文旅部門都在開拓思路,以各種方式“圈粉”外國游客。
璞富騰旅行集團首席運營官馬思騰(Ken Mastrandrea)向記者介紹,今年5月底,集團已和南京文旅簽約,下一步,將全力拓展南京文旅在北美及美洲入境市場,目標涵蓋美國、加拿大、墨西哥、巴西、哥倫比亞等國家和地區的多個主要城市,全面提升南京作為國際旅游目的地的城市形象。
“摩拳擦掌”的還有青海。青海省生態學會理事金文峰對記者說,青海省憑借其獨特的生態資源和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蘊,正努力打造成為國際生態旅游目的地。
“6月初,中國(青海)文化和旅游資源暨國家公園專場在西班牙舉辦,青海省省長吳曉軍在會上作了專題文旅推介,他在會上說‘歡迎西班牙朋友到青海去,領略自然生態之美,體驗多彩文化之美,感受綠色發展之美,盡享品質服務之美’。”金文峰向記者介紹。
金文峰透露,賽馬活動作為青海的一項傳統民俗,已發展成為重要的旅游品牌。此外,青海湖湟魚增殖放流活動、果洛牦牛文化節、河湟地區的社火表演以及西寧夏季的浪山活動等,都是青海獨特民俗文化的縮影。
6月10日,據攜程相關報告顯示,西寧端午入境游訂單同比上漲256%,傳統民俗吸引國外游客前來體驗。金文峰表示,為了吸引更多境內外游客,青海每年舉辦中國(青海)國際生態博覽會,同時青海省生態學會還推出了生態研學、自駕游等生態旅游項目。
此外,青海省生態學會的ESG團建項目也為國內外上市企業團隊游客提供了一種新型旅游與參與方式。該項目通過組織團隊參與生態保護活動、社區服務等項目,讓團隊成員在旅游過程中不僅能夠享受美麗的自然風光,還能培養團隊的合作精神和社會責任感。
與此同時,據施嘉崎透露,越來越多的外國公司將“去中國旅游”作為福利獎勵給員工,業內把這種旅行團稱為“獎勵團”。
“‘獎勵團’一般都是一些歐美企業,針對這些客人我們會根據公司的不同性質以及整個企業員工的年齡,設計一些更適合他們的旅游產品。”施嘉崎說。
“比如有一些歐洲科技企業‘獎勵團’,他們會想體驗便利化的手機點單外賣服務。這些對我們來說習以為常的生活,在他們看來很有趣。我們就曾設計一款產品,讓外國游客坐上地鐵,導游幫他們手機下單,等出地鐵時,就可以人手一杯咖啡了。當時他們很驚訝這樣的點單速度。”
“再如,一些體育類公司更喜歡與他們行業相關的活動,我們會安排參觀體育設施或者組織一些健身挑戰,確保他們在旅途中既感受到中國的獨特魅力,又能與他們的職業背景產生共鳴。”施嘉崎說。
春秋旅游副總經理周衛紅告訴記者,其實“獎勵團”由來已久,而免簽政策不僅減少了旅游過程中的繁瑣手續,還大大縮短了旅行準備時間,使得“獎勵團”這樣的特殊旅游形式能夠更加靈活、高效地組織起來,同時也給業界提供了更多機遇。
(來源:中國經濟周刊 記者 宋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