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0日,是ST愛康(002610.SZ)停牌的第二天。因觸及交易類強制退市情形,該公司股票甚至不會進入退市整理期,超過27萬股民等不到“緩沖期”。
面臨同樣境況的還有ST陽光(600220.SH)和ST億利(600277.SH)。
6月14日,ST陽光開始停牌,截至一季度末,該公司股東人數約9.98萬。6月24日,ST億利預計將停牌,截至一季度末,該公司股東人數約11.26萬。
昔日三大光伏股均開啟了摘牌倒計時,這讓無論是光伏業內人士還是資本市場的投資者都不勝唏噓。
曾經,上述三家光伏公司亦各有光環:愛康科技是光伏邊框、異質結制造頭部企業,億利潔能在光伏治沙領域名聲大噪,江蘇陽光更是頻頻展現大手筆投資光伏產業的決心。
高光時期,ST愛康、ST陽光以及ST億利都曾是百億市值股。其中,ST愛康和ST億利的市值都突破過250億元。
作為光伏邊框龍頭企業,ST愛康自2011年上市以來經歷了多次業務轉型,涉足過電池組件、光伏電站、能源互聯網等業務。最近三年來,該公司重點投資HJT電池,并布局了湖州、贛州、蘇州和舟山四大制造基地。
然而,押注HJT的這三年里,ST愛康連年虧損——2021年至2023年,該公司合計虧損超過20億元。且在今年一季度,ST愛康仍未止損,實現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約為-2.13億元。
持續性的虧損,致使ST愛康聘請的會計師事務所對該公司2023年度財報出具了保留意見與持續經營相關的重大不確定性說明段的審計報告。此外,ST愛康的年度審計會計師事務所還對公司2023年度內部控制出具否定意見審計報告。這些因素疊加,ST愛康被實施其他風險警示。
一個插曲是,就在今年的4月15日,ST愛康在投資者互動平臺上稱,根據《深圳證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規則》相關規定,目前公司不存在被ST的風險。即便是5月8日舉行的業績說明會上,該公司管理層依然表示此前所說“目前公司不存在被ST的風險”的說法不存在誤導投資者的情況。
并且,ST愛康的董事會彼時還認為,“未來12個月內,公司持續經營能力不存在重大問題。”
但這與后來發生的實際情況相悖。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注意到,過去幾年,資本市場對于ST愛康始終保持著一定的熱度。尤其在2022年6月30日的報告期,該公司股東數量達到了最高點,為34.86萬。可ST愛康當前股權結構極為分散。截至今年一季度末,該公司前十大股東合計持股比例僅為9.32%。
“實控人持續減持套現,是(導致股權結構分散)一大原因。”一位券商分析師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大股東通過減持把股份“讓渡”給了散戶,“受傷的還是散戶投資者。”
根據記者初步統計,僅在2017年至2022年間,ST愛康的實際控制人鄒承慧家族便合計減持6.27億股,減持金額達到20.54億元。
最新的數據顯示,ST愛康截至5月20日的股東為27.68萬,相較于一季度末的數據只少了3610戶。
ST陽光和ST億利的股東數雖然不及ST愛康,但兩家公司截至今年一季度末的股東數量合計超過20萬。具體來看,ST陽光當期股東數量為9.98萬,ST億利則為11.26萬。
最近五年里,ST億利的股東規模翻了數倍——2019年一季度末,該公司股東總人數為4.97萬,而2022年上半年,其股東總人數猛增至14.17萬。在2022年一季度,ST億利市值也創下歷史新高,接近280億元。
頭頂過各類光環,ST愛康、ST陽光和ST億利這三只昔日光伏明星股將從A股黯然離場。
不過,退市不等于破產清算,ST愛康、ST陽光以及ST億利這三家光伏公司并未走到死亡的邊緣。
今年6月10日,ST億利的母公司億利資源集團發布《寫給億利人的一封信》提到,“資產價值上看,截止到今年一季度末,上市公司(即ST億利)仍有190億元凈資產;經營質量上看,在今年嚴峻的經營環境下,一季度仍能實現超十億元的營業收入、創造上億元的經營性現金流;業務亮點上看,沙漠風光新能源與煤化工等優質業務穩健經營。”該集團還進一步稱,“億利潔能股價持續下滑,集團公司管理不善是重要的主因。”
事實上,圍繞在ST億利的爭議,絕大多數皆因控股股東而起。
例如,導致ST億利被實施其他風險警示的主要原因是,該公司2023年度內部控制被會計師事務所出具了否定意見內部控制審計報告。其中,主要情況為億利潔能公司2023年末在億利財務公司存放大額款項達到39.06億元,而這筆資金被億利財務公司用于向億利集團及其關聯方發放貸款,而相關貸款已被劃分為次級貸款(不良貸款的一種),公司存款存在重大可收回性風險。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注意到,2023年6月,因往年度出現控股股東及關聯方非經營占用上市公司資金、關聯交易未履行決策程序及信息披露義務等違規行為,上交所曾對ST億利、控股股東及實際控制人予以公開譴責。
而ST陽光被實施其他風險警示的原因,亦與其控股股東江蘇陽光集團密切相關。這包括了該公司控股股東及其關聯方占用非經營性資金1.7億元。除此之外,在2023年度審計報告中,ST陽光為江蘇陽光集團提供的4億元借款擔保一事,會計師事務所認為無法對該擔保事項預計可能產生的擔保責任獲取充分、適當的審計證據。
眼下,在A股光伏板塊,瀕臨危機的光伏公司控股股東或者實際控制人均難逃責任。
除了上述三家擬退市公司外,至今仍處于停牌狀態的東旭藍天(000040.SZ),也面臨著存入集團財務公司的大額款項取款受限的困境,這使得原本自身造血能力下降的上市公司遭遇著較為嚴重的資金流動性難題。
一位金融人士此前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時指出,由集團公司主導設立的財務公司存在著管理上的風險。“財務公司股權結構相對單一,經營決策和業務活動往往會受到企業集團的干預與影響。且其風險管控體系容易受到集團層面干擾,需要極大地考驗集團的內控機制。”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