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2月14日電(鐘新軍)據央視新聞報道,當地時間2月12日,美海軍核動力航母“杜魯門”號,在地中海與商船相撞。
美聯社稱,10天前,“杜魯門”號剛結束在紅海長達50天的部署,其間多次參與對也門胡塞武裝的空襲。

算上這次撞船,過去一年里,參與打擊胡塞武裝的美軍,損失可不小。
2024年12月22日,“杜魯門”號上一架造價8000萬美元的F/A-18艦載機,被己方軍艦發射導彈誤擊墜海,另一架美軍戰機也險些“中招”。
而據比利時“陸軍知識”網站統計,2024年4月以來,美軍至少有3架MQ-9“死神”無人機被胡塞武裝擊落,損失近1億美元。
此外,2025年1月28日至2月12日,短短半個月內,美軍連發4起嚴重事故,造成5架飛機損毀、包括民航乘客在內超70人喪生。
涉事機型既包括F-35隱身戰機、EA-18G電子戰飛機、“黑鷹”直升機等軍機,也有龐巴迪CRJ700、“超級空中國王350”這樣的民用飛機。
事故地點更是遍及全球:從美國西海岸到太平洋另一側的日本、菲律賓,從毗鄰歐亞大陸的前沿基地到首都華盛頓核心區……總之給人一種感覺:美軍很忙,忙中出錯。
外界分析稱,美軍確實忙得焦頭爛額,一年到頭要充當“世界警察”,為推行美式霸權在全球各地煽風點火,甚至大打出手。
但由于攤子鋪得太大,問題纏身的美國,當下實力已無法滿足膨脹的野心。一連串的美軍事故,可謂最鮮活的例證。
以墜機又撞船的“杜魯門”號為例,外媒曾為其辯護,稱胡塞武裝的巨大壓力令美軍高度緊張,才釀成“誤傷友軍”的烏龍事件。
但在遠離戰區的廣闊海面上,“杜魯門”號對排水量超5萬噸的商船依舊“視而不見”導致相撞,只能說從人員素質到艦艇狀態,美航母“毛病”恐怕不少。
至于在菲律賓摔的那架“超級空中國王350”,則是五角大樓租用的國防承包商飛機,打著“支持盟友”的旗號,近期在南海頻繁活動刺探情報。
美方打撈“黑鷹”直升機殘骸。圖/英天空新聞網還有關掉監控系統后撞上民航機的“黑鷹”、訓練突發故障墜毀的F-35、因燃料短缺迫降日本機場的2架美軍戰機、疑似失去動力栽進海里的EA-18G,種種跡象表明,美軍的人員訓練和后勤保障都存在嚴重缺陷。
對此,連美媒也不諱言,稱由于長期“去工業化”,導致美軍艦艇、飛機的維修和保養周期大幅延遲,等待配件、排隊維修的時間超過半年是家常便飯。
同時,美軍因“長臂執法”、四面樹敵,陷入疲于奔命、青黃不接的困境:一線飛行員超負荷執勤,海軍艦船超期部署,而包括后備飛行員在內,各軍種招募的新兵數量不夠、訓練不足,素質一路下滑。
可見,迷信靠武力和“拉偏架”解決復雜的地區問題,到頭來不僅讓緊張局勢加劇、沖突更趨惡化,也令美軍表現越來越拉胯,其最危險的敵人,正是美國自己。(完)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