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時報記者 周雪松
過去一年,以生成式人工智能為代表的大模型產業持續火爆,我國人工智能行業發展如火如荼,人工智能落地應用進展迅速。根據此前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發布數據,我國生成式人工智能產品用戶規模已達2.3億人,人工智能核心產品規模已接近6000億元。
生成式人工智能的產業落地應用也在不斷加快,新業態、新模式不斷涌現。根據招投標市場數據不完全統計,2023年,市場公開披露的大模型中標項目及中標金額分別僅為 92 個、7.89 億元,2024年就猛增至1520個、64.67億元,公開披露的中標項目及中標金額分別比去年增長了15.5倍及7.2倍。
科大訊飛、百度、智譜、火山引擎、阿里云、騰訊云等人工智能領先企業拿下市場最多訂單。其中,科大訊飛以91個中標項目、披露中標金額84780.8萬元排名第一,成為2024年度標王。百度以69個中標項目、37285.3萬元披露金額位列第二,智譜以32個中標項目、12917.5萬元的披露金額位列第三。
央國企是大模型招投標市場的絕對主力,涉及能源、通信、金融、教育等多個行業。市場分析認為,央國企作為國民經濟的主體,在推動人工智能的產業變革過程中承擔帶頭作用。
此前,國資委也多次對外表態,強調中央企業要加快布局和發展人工智能產業。去年2月,國資委在中央企業人工智能專題推進會中專門強調,加快推動人工智能發展,是國資央企發揮功能使命,搶抓戰略機遇,培育新質生產力,推進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會上,10家中央企業簽訂倡議書,表示將主動向社會開放人工智能應用。
過去一年,行業落地實踐中已經誕生一批人工智能示范性的落地項目。比如,中國海油與科大訊飛共建的“海能”人工智能模型,可以針對海上油田的穩產增產、安全鉆井、海工制造、設備維護、LNG(液化天然氣)貿易、油氣銷售等場景,構建起數據驅動、業務協同的新模式,進一步提升海洋能源產業數智化水平。
中國綠發與科大訊飛共同發布的泰山大模型,還是綠色產業內的首個行業大模型,雙方還將基于泰山大模型打造在央國企具有引領意義的首個央企AI總部,打通大模型綜合應用的“最后一公里”。
央國企積極擁抱人工智能產業變革之外,以科大訊飛為代表的國內科技廠商也在不斷提升模型底座能力,快速迭代,在模型參數與能力上比肩甚至追趕海外廠商。
去年10月,科大訊飛發布了訊飛星火最新的4.0 Turbo版本,七大核心能力全面超越GPT-4 Turbo,數學和代碼能力超越GPT-4o,國內外中英文14項主流測試集中,訊飛星火4.0 Turbo實現9項第一。
更關鍵的是,訊飛星火還是首個基于國產算力底座打造的大模型產品,實現了人工智能領域真正的自主可控。
在訊飛星火4.0 Turbo發布的同時,科大訊飛與華為、合肥市大數據資產運營有限公司三方聯合打造的國產超大規模智算平臺“飛星二號”也正式啟動,將持續帶來新模型、新算法的適配和智算集群規模的再次躍遷,給世界提供第二種選擇。
招投標市場公開數據顯示,去年下半年以來,大模型落地應用速度不斷加快,中標案例中應用相關項目持續攀升,顯示出我國大模型產業應用已進入規模化落地應用階段。展望未來,中國大模型產業將持續引領行業發展,加速融入并賦能千行百業。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