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1日,大地流彩·全國鄉村文化藝術展演季在全國農業展覽館拉開帷幕,來自全國的350多位農民演員、150多位鄉村工匠、200多種鄉村非遺項目、500多個農業文化遺產特色產品進行展演展示。
全國鄉村文化藝術展演季是“大地流彩”系列活動的收官之作,包括鄉村文化成果展、鄉村非遺展、農遺良品展、優秀農民畫展、特色美食展,山西、重慶、青海玉樹鄉村特色文化專題展,同期舉辦多場鄉村文化藝術專題演出和研討發布活動。
展演季邀請2024年村BA冠軍隊和各地農民籃球愛好者開展交流展示活動,在中國農業大學體育館舉辦村BA菁英賽、公益捐贈和鄉村特色文化展示等活動。展演季還將發布“藝術點亮鄉村”計劃和首批鄉村文化藝術基地培育名單,以及《大地流彩·鄉村新風尚》農民宣傳畫、全國鄉村特色文化藝術典型案例。
展演季活動由農業農村部農村社會事業促進司、中國文聯國內聯絡部牽頭策劃組織,中央農業廣播電視學校、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中國曲藝家協會、中國農民體育協會等單位主辦,全國農業展覽館、中國農產品市場協會、北京市曜陽基金會等單位承辦,活動持續5天,11月25日結束,展覽展示、文藝展演、專場講座等活動面向社會免費開放。
自今年2月啟動以來,“大地流彩”活動已取得了顯著成效,數項活動的累計傳播量已超過5億人次。活動通過豐富的鄉村文化內容、多元的表現形式以及靈活的傳播手段,讓農業文化變得生動而立體,更加直觀地展現在受眾面前。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農耕探文明》總導演崔娟分享創作經驗,表示紀錄片聚焦“天人合一”自然觀與“用養結合”耕作觀,通過農業景觀、氣候條件及耕作技術、民俗文化展示,多角度層層拆解,呈現立體農耕文明畫卷。
以二十四節氣為線索,展現小麥、水稻、玉米等主糧作物生長的紀錄電影《節氣里的世界》等文化作品,也將通過深刻詮釋農耕智慧與民族文明,讓農耕文化的薪火生生不息地傳遞。(據報道記者 李欣哲)
[ 責編:李欣哲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