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崛起,算力先行。近兩年來,人工智能熱潮席卷全球快速發展,催生了算力需求的爆發式增長。在大模型算力需求井噴以及GPU服務器價格高昂的現狀下,算力租賃成為一項熱門生意。
風口之下,A股上市公司積極“下注”AI算力租賃,其中不乏“跨界”選手。年內,不斷有“跨界”玩家涌入算力租賃賽道,包括染料龍頭安諾其、航空航天零部件制造商邁信林、傳統建筑行業公司華鐵應急等。
搭上算力快車,一眾宣布“跨界”算力租賃業務的上市公司進展如何?“跨界”能否成功?
算力租賃成上市公司跨界“香餑餑”
算力租賃,顧名思義就是對算力進行出租,是一種通過云計算服務提供商租用計算資源的模式(例如具有大模型訓練需求的軟件研發廠商向具有GPU資源的廠商租賃GPU算力。)。
由于算力設備價格高昂,自建算力讓不少企業“望而卻步”。相比之下,算力租賃更靈活、更具性價比,成為這些公司解決算力需求的最優解。
2023年以來,大模型、人工智能快速發展,算力需求大爆發,算力租賃模式備受追捧。A股市場上更是刮起了一陣“跨界”算力租賃之風,多家上市公司涌入賽道,布局算力租賃業務。
從“跨界”算力租賃時間節點來看,“彩票印刷大王”鴻博股份算是第一個“吃螃蟹”的公司。
2022年8月,鴻博股份與中關村中恒文化科技創新服務聯盟、英偉達公司、英博數科簽訂合作協議,共同成立北京AI創新賦能中心,并由英博數科作為運營主體。據鴻博股份透露,在算力租賃板塊,英博數科已與多家不同產業背景的客戶簽署正式合同,并從2023年5月份開始產生收入。
繼鴻博股份之后,建筑公司高新發展、“味精大王”蓮花控股、染料廠商錦雞股份、童裝品牌安奈兒、“景觀設計第一股”奧雅股份等11家A股上市公司紛紛在2023年下半年踏上了“跨界”算力租賃之路。
今年以來,A股上市公司對算力租賃的熱情不減,仍不斷有“新人”加入“跨界”算力租賃大軍。截至目前,年內已有8家上市公司“跨界”算力租賃。
年初,色紡企業華孚時尚宣布啟動“上虞華尚數智中心AIGC智算中心項目”,項目規劃建設規模3000PFLOPS AI算力,項目一期建設預計投資金額2.5億元;群興玩具與浙江移動簽訂合同向其采購算力服務。
隨后的幾個月時間里,染料龍頭安諾其、辦公椅制造商恒林股份、航空航天零部件制造商邁信林、傳統建筑行業公司華鐵應急和主營重型裝備制造的福鞍股份陸續發布了“跨界”算力租賃的公告。
近日,“跨界”算力租賃大軍再添一員。錦龍股份于6月5日披露,公司計劃通過三方合作的方式,投資不超過10億元,分三期建設智算中心,介入算力租賃以及與算力相關的增值服務業務。
為何“跨界”算力租賃?
從色紡染料、味精、童裝、藍寶石等業務到算力租賃,A股上市公司“跨界”的步子不可謂不大。
對于“跨界”算力租賃這個熱門賽道,多家公司表示是為了“拓寬業務,培育新的業務增長點”。
華鐵應急在“跨界”相關公告中表示,在主營業務持續穩定向好的基礎上,為進一步提高公司的盈利能力、可持續發展能力,公司將充分發揮自有技術資源、設備管理運營等獨特優勢,布局智能算力業務,將新機遇轉化為新業務增長點,打開公司全新發展空間。
“基于公司戰略規劃,公司擬收購上海亙聰有利于拓展業務領域,提升公司盈利能力,為公司提供更多的商業機會和增長潛力。”安諾其也表示。
邁信林稱,開展新業務是基于公司長期發展的戰略規劃,有助于進一步優化公司業務結構,拓寬公司業務布局,有利于持續強化公司的核心競爭優勢,提高公司產業協調效力,確保公司整體戰略目標的實現。
梳理A股“跨界”算力租賃公司近年來的業績表現,不難發現其“跨界”舉動背后隱藏的主營業務增長“焦慮”。
Wind數據顯示,20家“跨界”算力租賃的A股上市公司中,有11家公司2023年營收同比下滑,其中錦龍股份、安奈兒、恒潤股份3家公司的營收更是自2021年以來連續三年下滑。今年一季度,錦龍股份、安奈兒、恒潤股份的營收分別下滑87.75%、9.96%、21.49%。
數據來源:Wind
2023年,20家“跨界”算力租賃的A股上市公司中,有12家公司實現盈利,其中僅華鐵應急、高新發展、恒林股份、中貝通信和蓮花控股5家公司歸母凈利潤超過億元;弘信電子、錦龍股份、奧雅股份、安奈兒等8家公司出現虧損,且弘信電子、錦龍股份和安奈兒3家公司近三年持續虧損。
另外,奧雅股份、恒潤股份、安諾其、邁信林、弘信電子和群興玩具6家公司自2021年以來歸母凈利潤連年下滑。今年一季度,奧雅股份、恒潤股份、群興玩具歸母凈利潤再度下滑,分別下滑23.84%、143.4%、189.8%。
數據來源:Wind
“跨界”公司股價“沾算力就漲”,監管重點關注是否“蹭熱點”
A股上市公司相繼宣布“跨界”算力租賃,二級市場上,“沾上算力股價就大漲”的現象不斷上演。
1月18日,群興玩具發布“跨界”算力租賃公告,次日公司股價便漲停;安諾其2月6日發布“跨界”相關公告后,公司股價大漲,2月7日至2月21日從1.93元/股漲至3.93元/股,實現“五天四板”,累計漲幅超103%;恒林股份宣布“跨界”次日,股價同樣一字漲停。
福鞍股份股價則在公司宣布“跨界”算力租賃前“搶跑”。5月13日,福鞍股份盤中漲停,收盤上漲7.28%。同日晚間,公司發布“跨界”算力租賃相關公告。
到底是“蹭熱點”還是有“干貨”?A股公司的扎堆“跨界”行為也引起了監管層的注意。
在“跨界”相關公告披露后,交易所火速下發問詢函,要求福鞍股份補充披露擬開展算力租賃業務的運營模式、盈利模式、主要客戶供應商情況,并說明出租算力資源是否涉及類金融業務,公司是否具備開展算力租賃業務的必要條件,及在該業務領域是否具備競爭優勢,并針對性提示風險。
無獨有偶,華鐵應急在拋出“跨界”方案后,也收到了上交所下發的問詢函,公司被要求說明新業務開展所需資金的安排統籌情況,包括目前是否存在資金提供意向方,與資金提供意向方的洽談情況等。
群興玩具、安諾其則在宣布“跨界”算力租賃后,收到了深交所下發的關注函。
其中,深交所要求群興玩具說明跨界投資的必要性、合理性,可能對公司生產經營的不利影響及相關應對措施;開展算力租賃業務是否具有可行性,是否已具備明確的資金來源;是否存在蹭“算力租賃”熱點概念的情形等。
安諾其被深交所要求說明跨界涉足新業務的原因、必要性,本次交易事項決策是否審慎、是否有利于保護上市公司及投資者利益,是否存在炒概念、蹭熱點的情形。
“跨界”算力租賃成敗幾何
在市場的質疑聲中,已有上市公司“跨界”算力租賃以“告吹”收場。
例如,恒林股份宣告“跨界”算力租賃不足兩個月,公司便于4月17日發布公告稱,終止收購關聯方新疆恒升智算通信科技有限公司100%股權。終止原因為目標公司采購的算力服務器交付進度不及預期,同時綜合考慮公司核心主營業務以外貿出口為導向及公司業務長遠協同發展等因素后,認為目前該股權收購的實施條件已發生較大變化,公司審慎決策擬終止收購目標公司股權。
去年官宣“跨界”算力租賃的安奈兒、高新發展,也在今年終止了收購算力標的計劃。
對于終止收購原因,安奈兒稱,因無法確認創新科其他股東放棄優先購買權的真實性、盡職調查發現創新科應收賬款回款存在重大風險以及欠稅情況,決定終止本次交易。
高新發展表示,鑒于標的公司涉及的審計工作量較大,相關方預計無法在規定期間內出具審計報告、評估報告,考慮到本次重組自籌劃以來已歷時較長,標的公司所處行業受外部環境影響,市場預期較高,且涉及的審計、評估結果尚未確定,公司與部分交易對方未能就交易作價達成一致意見,經公司與相關各方友好協商、認真研究和充分論證,基于審慎性考慮,決定終止本次重組事項。
除了投資/收購算力標的形式,A股上市公司“跨界”算力租賃還有兩種形式:一是購買AI算力服務器對外直接出租,二是自建智算中心。
經梳理,20家“跨界”算力租賃的A股公司中,蓮花控股、邁信林、錦雞股份、恒潤股份等多家公司選擇了購買AI算力服務器對外直接出租的方式,錦龍股份、華鐵應急、弘信電子等公司則選擇了自建智算中心。
從“跨界”算力租賃的資金投入情況來看,A股上市公司出手大方。已披露投資金額的公司中,除平治信息和中貝通信外,其余公司“跨界”投資金額均超過億元。其中,邁信林計劃2024年度共計采購500臺算力服務器,總投資規模約15億元;華鐵應急、弘信電子的投資金額均達到10億元。
但隔行如隔山,上市公司“跨界”算力租賃,面臨著諸多挑戰。
其一便是算力服務器的采購交付。據蓮花控股關于轉型算力業務相關進展情況的公告披露,公司與新華三信息去年9月簽訂了330臺GPU系列服務器采購合同,截至5月30日,剩余318臺GPU系列服務器尚未交付,交付期限存在不明確的風險。不過,公司今年4月與U公司簽訂的320臺GPU服務器采購合同已全部到貨并驗收完畢。
鴻博股份也因設備無法到貨而導致兩個銷售大單遇阻。據公司6月7日晚間公告,鴻博股份子公司英博數科與京能控股合作的合同,因國際貿易環境變化導致實際進展較預計延后;與百川智能的合作中,由于GPU服務器設備到貨時間延后以及調試工作復雜性,導致合同尚未開始產生收入;與紫光曉通的合作也未能按期履行。
“公司訂購的高性能服務器出現了延遲交付、甚至無法交付的情況,對算力服務合同執行與交付產生了不利影響。”中貝通信曾在2023年年報中表示。
東吳證券研報指出,AI算力租賃剛剛興起,參與方眾多,格局還比較分散。AI算力租賃目前的核心競爭力是誰能拿到滿足客戶需求的AI算力卡。
另外,中央財經大學副教授劉春生認為,算力租賃需要企業具備一定的技術實力和人才儲備,否則難以有效管理和運營。算力租賃業務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包括硬件設備的采購、數據中心的建設、運營和維護等。如果企業資金不足,可能會面臨較大的壓力。上市公司“跨界”算力租賃需要充分考慮自身的實力和資源。
(注:華孚時尚為智算中心項目一期投資金額;安諾其“跨界”投資金額為不超1億元)
不過,從A股上市公司“跨界”算力租賃的業務進展來看,第一批“跨界”算力租賃的企業已經嘗到“甜頭”。
據ST瑞德2023年財報數據披露,公司新增服務器貿易收入7101.99萬元、算力租賃服務費收入940.22萬元。今年一季度,公司30%的營收來自算力租賃業務,該業務報告期實現收入2683萬元,環比增長185.35%,算力租賃業務毛利率38%,較2023年增加了近9個百分點。
蓮花控股2023年財報顯示,公司算力設備租賃服務實現收入76.5萬元,毛利率58.6%,遠高于公司綜合毛利率17.15%;奧雅股份算力租賃業務收入項未達信息披露標準,故未在2023年年報中披露。
利通電子的算力業務于2023年第四季度開始產生營收,2023年實現營收1162.11萬元(其中算力租賃服務收入731.43萬元,其他算力收入430.68萬元),綜合毛利率44.03%,而公司主營業務毛利率為15.1%。2024年一季度,利通電子歸母凈利潤為3309.53萬元,同比增長127.12%,主要系本期算力業務增長較快增加利潤所致。
與此同時,年內宣布“跨界”的上市公司也在加速落地算力業務訂單。
5月14日,華孚時尚發布公告稱,全資子公司浙江華孚與中國電信控股子公司天翼云科技有限公司簽署《采購算力服務確認書》,后者將向浙江華孚采購算力云服務,合同預估總價2573.38萬元,期限一年。
近日,安諾其在深交所互動易平臺回復投資者提問時表示,公司現金收購的上海亙聰已產生營業收入。上海亙聰主營算力租賃服務(智星云)和意間AI的運營和服務。
國家(深圳?前海)新型互聯網交換中心的數據顯示,目前,企業對大模型訓練與推理的需求超50%,有61%企業以租賃方式解決算力需求。
“算力租賃在短期內可較好應對當前國內算力資源稀缺的問題”,中泰證券研報認為,但長遠來看,若要避免資源過剩與同質化服務帶來的激烈市場競爭,算力租賃產業相關從業者或需更多將精力聚焦于算力調度為代表的運營服務、以及AI運營工具與整體解決方案上。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