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瞧,都是占著位置不充電的,沒人管。”小區電動車充電難,有時不是因為供給不足,而在于管理不善,豐臺區方莊南路18號院便是如此。本報記者接到居民反映后前往探訪,發現小區約170組電動車充電口前,停放的“僵尸車”就超過40輛,還有約20輛自行車和三輪車。居民曾向物業反映,卻毫無改善。
探訪
“僵尸車”擠占充電口
4月27日下午4時,記者來到方莊南路18號院,一進南門,就看到東側的9、10、11號樓前安裝有長長一排電動車充電樁,樁前密密麻麻停著電動車,可走近細看,才發現許多車只是停著占位,并未在充電。
11號樓前,有3輛電動車緊緊并排停放,占了兩個充電位,其中兩輛車罩著車衣,車衣上積了厚厚一層灰;另一輛車的車座上滿是泥點和鳥糞,儀表盤更是被污泥覆蓋,顯然已許久無人使用。
記者在現場數了一下,3棟樓前共有充電口65組,座椅或車衣上有明顯污漬、灰塵的“僵尸車”就有19輛,而正在充電的電動車只有12輛,其余車輛無法準確辨認是否為“僵尸車”,但顯示均未在充電。
疑惑
樁前放多久都沒人管
方莊南路18號院住著約2100戶居民,因電動車數量較大,所以充電樁數量并不少。記者走訪看到,這個小區有3處規模較大的充電樁和四五處零散的小規模充電樁。然而“僵尸車”占位的情況卻很普遍,記者27日下午走訪時,占位“僵尸車”40余輛。此外,還有20余輛自行車和三輪車也停放在充電樁前。
實際上,這是記者第二次走訪這里。4月16日,記者曾來到方莊南路18號院,當時9、10、11號樓前停放的、座椅上有明顯污漬且未在充電的電動車約20輛。10天過去了,“僵尸車”基本沒移動過。
“你放樓道里、路邊不行,但只要放充電樁前,物業就不管了,放多久都沒人動。”一位老住戶說,好多人發現物業不管,就都把不用的車堆這兒了,還有放雜物的。
記者探訪時,碰到一位居民正從家里提著電池下樓。“這些舊車都停這兒,晚上回家晚了想充電沒有位置,只能帶電池上樓。”這位居民說,小區里電動車多,充電位本就緊張,占位的“僵尸車”又加劇了充電難,“小區建有非機動車停車棚,物業但凡能引導一下,都不至于這樣。”
追問
物業回應:管不了
物業為何不愿意管理“僵尸車”?記者聯系到了小區的物業――金九成物業管理公司。“人家放那兒,只證明現在沒騎,不代表不用,小區里這么多充電口,哪兒有地去哪兒充。”一名物業工作人員表示,這事確實歸物業管,但管不了,因為很難區分是不是“僵尸車”。
記者又提出,是否可以給那些有明顯污漬、疑似是“僵尸車”的車輛貼條給車主提個醒,對方直接回答“貼不了”。
2018年,公安部在《關于規范電動車停放充電加強火災防范的通告》中就明確,物業服務企業需落實停放充電管理責任,對檢查發現電動車違規停放、充電的,應當制止并組織清理;對拒不清理的,要向公安機關消防機構或者公安派出所報告。
本報記者 鹿楊 文并攝
來源:北京晚報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