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商報?讀創客戶端記者 鐘國斌
北向資金再度大幅加倉A股。3月11日,北向資金凈買入額102.61億元,其中滬股通凈買入39.87億元,深股通凈買入62.75億元,3月份凈買入額約18.21億元,為連續2個月凈買入。自去年下半年以來,北上資金一度連續6個月凈賣出。
記者統計發現,今年以來,北向資金對A股的態度從保守轉向積極,迄今累計凈流入額已達480.6億元,已經超過去年全年的437.04億元。
近年來,因各種因素影響,外資機構對A股態度以謹慎為主,北向資金在2018年至2021年之間,連續4年凈買入A股均在2000億元以上。而2022年、2023年,年度凈買入A股金額分別下滑至900億元和437億元。
從今年初資金流向來看,北向資金對A股態度從保守轉向積極。今年已有5個交易日北向資金凈買入A股百億元以上,均發生在2月份以后。北向資金今年2月份大額凈流入A股607.44億元,月度凈流入創12個月新高。
從行業分布來看,以上周為例,北向資金重點加倉了銀行、通信、AI產業鏈等行業。其中銀行業獲得北向資金逾23億元凈買入,通信設備、電力、半導體3行業獲得超10億元凈買入;計算機、醫藥生物、電子、傳媒等行業則被凈賣出超10億元。
3月11日,北向資金全天凈買入102.61億元。加倉前三的行業是食品飲料、電力設備、醫藥生物,分別加倉20億元、18.08億元、17.67億元;減持前三的行業是公用事業、通信、銀行,分別減持4.22億元、4.17億元、2.89億元。
記者注意到,北向資金的大幅凈買入,無疑為a股市場注入了強大的動力。上證指數刷新年內新高,A股市場成交額連破萬億元大關。
東吳證券首席策略分析師陳剛表示,市場風格的切換往往由增量資金主導,北向資金素來“以大為美”偏好成長白馬,且作為“先覺資金”入市、先手掌握“風格定價權”,故北向資金流入會導致成長風格相對占優。具體數據來看,截至2024年2月,陸股通有接近40%的持倉為茅指數、寧組合成份股,且結構上顯著超配“老成長”風格的食品飲料、電力設備等板塊,2023年全年凈流入的前三大行業分別為電子、汽車、電力設備,均說明北向資金的“成長屬性”較為明顯。
推薦閱讀: